今日直播NBA塑料模具厂家
首页 > 产品中心

双色注塑公模以及双色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发布时间:2025-02-25 14:20:03   来源:今日直播NBA
    当前位置:首页专利查询圣美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专利正文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
  • 产品概述

  当前位置:首页专利查询圣美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专利正文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色注塑公模,包括公模主体和穿设在公模主体上的司筒;用于使司筒相对公模主体沿第一方向挪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能绕一旋转轴转动的转动主体、能沿第一方向挪动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第一顶杆与司筒连接,第一顶杆通过第一触点与转动主体抵触,第二顶杆通过第二触点与转动主体抵触,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别位于旋转轴的两侧。还公开了双色注塑模具,包括该公模、第一母模和第二母模,第一母模具有与第二顶杆配合的第一顶块,第二母模具有与第一顶杆配合的第二顶块;公模和第一母模合模时司筒能进入产品中;公模和第二母模合模时司筒脱离产品。该双色注塑模具利用驱动机构实现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此来实现双色注塑。以此来实现双色注塑。以此来实现双色注塑。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色注塑公模,以及含有该公模的双色注塑模具。

  [0002]在产品需要双色注塑成型时,双色注塑分为一次胶注塑和二次胶注塑,即产品先进行一次胶注塑再进行二次胶注塑。因此当产品做一次胶注塑时需要将二次胶注塑时的注塑区域预留出来,避免对二次胶注塑的区域进行一次胶注塑。当进行二次胶注塑时,再对二次胶注塑区域进行二次胶注塑,由此双色注塑成型产品。[0003]然而,现有的双色注塑模具中,对区分产品的一次胶注塑区域和二次胶注塑区域的技术方案很复杂,对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双色注塑时操作也较为繁琐,操作时间长,操作难度大,因此导致工作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对双色注塑模具进行改进,使其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

  [0004]为客服现存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色注塑公模,及含有该公模的双色注塑模具,该双色注塑模具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在进行一次胶注塑和二次胶注塑时能快速简单地区分出一次胶和二次胶注塑区域。[0005]一种双色注塑公模,所述公模包括公模主体和穿设在所述公模主体上的司筒;所述公模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司筒相对所述公模主体沿第一方向挪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能绕一旋转轴转动的转动主体、能沿第一方向挪动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司筒连接,所述第一顶杆通过第一触点与所述转动主体抵触,所述第二顶杆通过第二触点与所述转动主体抵触,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两侧。[0006]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包括如上所述的公模、第一母模和第二母模,所述第一母模具有与所述第二顶杆配合的第一顶块,所述第二母模具有与所述第一顶杆配合的第二顶块;[0007]所述公模和所述第一母模合模能形成用于成型产品一次色胶的第一色型腔,所述司筒能进入所述产品中;所述公模和所述第二母模合模能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二次色胶的第二色型腔,所述司筒脱离所述产品。[0008]进一步地,所述公模的公模主体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色型腔或第二色型腔的公模仁,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分别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顶杆位于所述公模仁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顶杆位于所述第一顶杆的两侧。[0009]进一步地,所述公模主体还包括贯穿所述公模仁的顶针,所述司筒和所述第一顶杆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还固定设置有压板,所述司筒、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压板套设在所述顶针上,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压板抵触。[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均为所述转动主体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面,并且所述第一触点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触点的位置。[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块伸出所述第二母模的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顶块伸出所述第一母模的端面的距离,并且超过所述产品的厚度。[0012]进一步地,所述公模还包括枕板,所述旋转轴穿设过所述转动主体并固定在所述枕板上。[0013]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耐磨块,所述旋转轴穿设过所述耐磨块,所述耐磨块固定在所述枕板上。[0014]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主体为耐高温材质。[0015]进一步地,所述公模还包括后板,所述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后板上。[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0017]本双色注塑公模设置了驱动机构,最重要的包含转动主体,使其与母模进行合模时能够推动司筒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0018]具体的,在该双色注塑模具中,所述第一母模与所述公模合模时,第一顶块抵触第二顶杆,第二顶杆推动转动主体的第一触点,使得转动主体绕旋转轴转动,将转动主体的第二触点沿第一方向向上运动,并推动压板向上运动,带动司筒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司筒的端面伸入至产品,避免进行一次色胶注塑时,一次色胶进入二次色胶注塑的区域,给接下来的二次色胶注塑预留下二次色胶注塑的区域。[0019]在所述第二母模与所述公模合模时,第二顶块抵触第一顶杆,第一顶杆推动压板向下运动,压板又推动转动主体的第二触点向下运动使得转动主体转动,将其第二触点下降,第一触点向上,并使司筒下降至司筒脱离产品,即司筒的端面伸出产品的二次色胶注塑的区域,使得第二母模能够对产品做二次色胶注塑。[0020]该双色注塑模具控制二次色胶注塑的区域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且方便有效,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降低操作难度,提升工作效率。[0021]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存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存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准确的通过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双色注塑模具合模时的示意图;[0024]图2是本技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0025]图3是本技术图1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动主体的示意图;[00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动主体的另一示意图;[002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产品的示意图。[0029]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第一公模‑11;第二公模‑12;公模仁‑101;顶针‑102;司筒‑103;固定板‑104;压板‑105;枕板‑106;后板‑107;第一顶杆‑13;第二顶杆‑14;转动主体‑15;第一触点‑151;第二触点‑152;旋转轴‑16;移动块‑108;耐磨块‑17;[0030]第一母模‑21;一次胶母模仁‑210;第一顶块‑211;[0031]第二母模‑22;二次胶母模仁‑220;第二顶块‑221;[0032]产品‑3;一次色胶注塑区域‑31;二次色胶注塑区域‑32。具体实施方式[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1.一种双色注塑公模,其特征是,所述公模包括公模主体和穿设在所述公模主体上的司筒;所述公模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司筒相对所述公模主体沿第一方向挪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能绕一旋转轴转动的转动主体、能沿第一方向挪动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司筒连接,所述第一顶杆通过第一触点与所述转动主体抵触,所述第二顶杆通过第二触点与所述转动主体抵触,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两侧。2.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是,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模、第一母模和第二母模,所述第一母模具有与所述第二顶杆配合的第一顶块,所述第二母模具有与所述第一顶杆配合的第二顶块;所述公模和所述第一母模合模能形成用于成型产品一次色胶的第一色型腔,所述司筒能进入所述产品中;所述公模和所述第二母模合模能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二次色胶的第二色型腔,所述司筒脱离所述产品。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公模的公模主体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色型腔或第二色型腔的公模仁,所述第一顶杆、所述第二顶杆和所述转动主体分别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顶杆位于所述公模仁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顶杆位于所述第一顶杆的两侧。...